薄利多销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手段,但在会赚钱的犹太人眼里这种营销方式是一种极其愚蠢的手段,简直就是在慢性自杀。
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沙漠中有这样一家快餐店,这里的价格远远要高于市场价,甚至这家犹太人店长还在门口专门立了一块牌子“本店价格最贵”,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,来这里的游客似乎并不在意价格,他们反而很乐意在这家店消费,现在的游客都这么有钱吗?
这家店价格昂贵也是有原因的,店长也明确地指明原因,因为这个地区十分缺水,这里的水都是从60英里外的地方运过来的,所以本店的水是外面的25倍,而且地处沙漠,很少有人愿意在这打工,员工的工资也比外面的昂贵很多。
游客们看到这个店长如此诚实,并且所阐述的理由也没有夸大其词,就没有计较这些,而且还非常乐意在这花钱,甚至有一种自己赚到的感觉。
没有因为追求量而降低自己的价格,并且我们通过研究发现,犹太人他们确实没有做过薄利多销的事情,而且犹太人很聪明他们选择的行业都是一些暴利行业,比如珠宝,钻石,证券等等。
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充斥着电商平台,虽然我们能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,但是我们经常担心会买到假货,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因为网上的东西比实体店的东西便宜,都在网上消费,但随着越来越多假货的加入,大家对低价的东西都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,经常会犹豫很长时间才下单。反而是一些价位比较高的产品更好销售,而且越和实体店价格越接近的产品更好卖。
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消费观念,卖的便宜想要用量取胜,但别人感觉你是在骗他,你提价后别人反而更放心。
犹太人认为,你价位低是因为你对产品没有信心,所以他们从不廉价出售自己的产品。而且他们认为薄利多销就是慢性自杀,这是在破坏市场。
薄利多销确实能立竿见影的见到效果,但是这样其实是一种恶性竞争,产品大量流入市场,很容易就会造成市场饱和,到时候那些产品该如何处理,而且为了应对大量的需求所建成的工厂该如何生存?与其这样还不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,卖一件顶别人卖十件。
而且犹太人对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看上去十分昂贵的产品,在富人的眼里可能并不算什么,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有人想要挤进上流社会,就要先从需求进行改变,而且我们也清楚现在社会上攀比很严重,就算没有钱有些人也会想尽办法去买那些所谓的“奢侈品”,只要占据了顶流的需求,就不愁没有销路。
就像以前的奶茶品牌,在我们这某雪特别火,但近几年,越来越多的奶茶品牌涌入,价格都比某雪的高,刚开始大家还有些抵制,但随着时间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贵的品牌,某雪就算再改造店面,再提价也没有以前的销量好。
薄利多销不利于以后产业的发展,而且也不利于提价。
虽然不能一概而论,但犹太人却从来不干这事,就把所有的风险都规避,犹太人的商业头脑真不是吹出来的,他们为何会这样聪明,能抓住人性的弱点呢?
根据很多学者分析得出,犹太人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,和《塔木德》这本书有莫大的关联。
他们并非天生如此,而是经过后天培养而来的,而《塔木德》这本书伴随了他们一生,犹太人将如何培养经商头脑,以及所有的经商的秘诀和经验都写进了这本书中,如果你没有资本,没有手段,没有退路,为何不学习一下犹太人的方式,读一读《塔木德》这本书呢?
销售的心理学
在中国,很多“聪明人”在一些营销大师教唆下,极力推崇薄利多销的概念,如在某宝、在某多平台就是典型的例子,但是在某猫平台又有极度优势的品牌,形成了和某宝鲜明对比,怕买假冒伪劣就去某猫......
但是贪便宜是人的本性,又想好的品质,又想便宜的价格,中国有句古话--鱼与熊掌不能兼得!但是很多人对便宜的“辣鸡”产品趋之若鹜?这是为何?
自己想,使劲想。......
记得我小时候卖过水果--桃子。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普遍都很低,对水果的概念有的吃就行。我那时候才10几岁。那时候做水果生意就懂得了“人性”分类。
总是比其他小伙伴能多赚几块钱。那时候都是自己去果园采摘批发水果,再去村子里走街串巷的去零售。
我去果园批发桃子的时候总是批发2种桃子,一种是最好的(又大又红)好看又好吃的哪一种;另一种就是“树落果子”;也就是被风刮下来的果子。很便宜,几乎和白送差不多。
好的水果多卖钱,而便宜的水果便宜卖。我总是先把最便宜的桃子先卖完,而赚的最多(原因就是价格便宜)那些优质的桃子就是对比.......你明白了吗?
其实,通过卖水果就明白了,便宜的东西最好卖,有些人才不管你质量如何。明知道不太好总比没有好(心里诉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