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信部:《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(征求意见稿)》发布。
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%,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。
前两天,国家网信办刚刚修订了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。
新《办法》指出,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,必须申报相关的网络安全审查。
今天,工信部也来了。
2001年4月1日,中美南海撞机事件,引发了中美两国黑客“世纪大战”。
如今再度回想,依旧热血沸腾。
想必很多朋友也是从那时起,对网络安全有了更深的领悟,也是一个启蒙。
而这次,源于“滴滴”。
坊间传闻,今年4、5月份,监管机构对滴滴等数家筹备美股IPO的公司进行约谈“不要急于赴美上市”。
其它公司决定暂缓上市,但滴滴依然选择6月30日IPO,而此时,国内正迎接建党百年大庆,时间节点很玄妙。
敲钟仪式没有,不接受采访,发布会没开,PPT没做,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连朋友圈都没发。
7月2日(两天后),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:对“滴滴出行”启动网络安全审查。
7月4日(两天后)结果就出来了,“滴滴出行,下架!”。
7月5日,又一轮安全审查风暴刮向一批互联网企业。
大家最担心,也是网上猜测最多的“滴滴将自己收集的中国用户与道路的敏感数据提供给美国”。
用户信息不用多说,从滴滴出行招股说明书里也可以看到,它在中国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了1.56亿。
也就是说,9个中国人中,就有1个人经常用滴滴的。
而滴滴的网约车上都安装有“滴滴桔视记录仪”。
记录仪会同时记录车内和车外的情况,中国的城市交通、道路桥梁建筑分布以及山川地貌等“一览无余”。
比美国GPS看的都清楚。
这些是否会被美国*报机构利用?
某些国家要员出入不当场所等,违反党纪党规,能不能“策反”一下。
…………
很多人高估了滴滴的觉悟,也低估了资本闯关的决心。
背后,都是利益驱使!(本文来源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