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......”在这悲壮的旋律中,我看完了《三国演义》(电视剧)的最后一集:公元280年,司马炎打败吴国,统一了中原,所建立的朝代史上称为“西晋”。片尾曲结束后,我开始回味三国的从建成到灭亡的这段历史,明白了许多道理。
《三国演义》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从兴起、到建立,再到衰败,最后被司马氏统一的历史,电视剧中人物居多,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,有阴险狡诈的曹操,有宽厚仁慈的刘备,有忠肝义胆的关羽,有粗中有细的张飞,有智勇双全还有一点小气的周瑜周公瑾等等,他们各有各的特点。
先说曹操,曹操狡诈在先,其次就是生性多疑,从他杀害吕伯奢一事中可以看出,但是他从不缺智谋,不然他也无法在历史舞台上扬起巨大的风浪。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“官渡之战”。
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曹军与袁军对峙于官渡(在今河南省中牟县),曹军只有七万多,并且兵疲粮缺,袁军足足有七十万,是曹军的十倍。曹操的谋士荀彧认为此时曹军以弱对强,退兵必被袁军乘胜追击,必须出奇制胜。曹操采纳荀彧的良策,巧用火攻,切断袁军粮草。袁军因内部不和,又骄傲轻敌,屡次拒绝正确的建议,一再丧失良机,最终军心动摇,内部分裂,全军溃败。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,可见取胜不在于兵的多少,而在于领导者能否听取正确的意见并实施,军士能否团结一致,共御外敌。
建安七年(公元202年),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,曹操乘机消灭了袁氏。建安十二年(公元207年),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,为后来的三足鼎立打下基础。
“官渡之战”不过是“面”中极其微小的“一点”,但是这“一点”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,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战争和政治文化。除此之外,它还展现了中国古代战争的智慧、勇气和策略,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权力斗争和政治策略。
大梦方醒百年长,不过弹指一挥间。古人以情为墨,以义为纸,拾起“人生壮志”这支笔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。三国时期既是一个人才倍出的时代,又是一个战乱的时代,多少杰出的英雄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,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精神啊!
当然,曹操并不是只有奸诈,他还是一位文学家,《观沧海》《龟虽寿》是他的代表作,还是一位军事家,在沙场上叱咤风云,爱才惜才,无论关羽提什么要求,只要他能留下来,曹操都答应,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,如果不是曹操爱才,他会绝处逢生吗? 我们除了要学习曹操的智慧与文采以外,也要学习刘备的仁厚,关羽的忠诚,张飞的勇猛,诸葛亮的智慧这才是我心目中英雄男儿如云的《三国演义》。
作者:雄县第二小学六年级(4)王佳阳
(原文链接;https://www.meipian.cn/c/28553291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