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

如风营销:生孩子难,让你生孩子更难(网络转载)

wang 2021-04-16 1023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生孩子生育率养老压力高房价佛系青年幸福指数
0

央行不只管宏观经济调节,现在还管起了生育,果然是“亲妈”。

其实想想也没错,人口红利曾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,央行是最深有体会的。


下滑太快会带来很多问题,比如咱们的经济命脉房子,人口一旦不够,未来没接盘侠了,价格还能撑住吗?


不过,最近医美板块的火热,就是生育不力的缩影。

“爱医美不爱生孩子”,似乎已成为潮流了。


别看中国有14亿人口,但实际上中国人口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,症状很多,简直就是一个症候群。

第一,老龄化加重,老年人越来越多;

第二,生育率连年下降,生育数量减少。2020年生育的人口总数才1000万出头,看这阵势,很可能跌到1000万以下,崩溃性下降的可能性在增大;

第三,结婚的平均年龄达到了30岁,眼看就要赶上日本了;结婚年龄的增大,意味着生育机会的减少;

第四,结婚人数下降,离婚率持续攀升,离婚率达到了45%。

第五,拐卖人口长期存在,别看这个现象,你要是放开生育,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拐卖人口犯罪,没有儿子的想买儿子,没有女儿的想买女儿,于是这个罪恶市场就出现了。

第六,女孩大幅度减少,这也是计划生育的一个结果。因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,一般家庭都要首选男孩,B超机充当了帮凶;

第七,光棍潮已经来临,这在广大农村十分明显;

第八,剩女数量大幅度增加,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。


这意味着什么呢?

意味着中国在本世纪末人口数量将减少一半,而从中国的国运看,中国的崛起可能是昙花一现。

有人说这不是一个大问题,咱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,减少了一半,我们还有一倍。

但是我们要考虑到美国的另外一个优势——移民效应,通过吸收全球的人才,放大人才池子。


所谓人才问题,本质是人口问题。

如果人口总量不够大的话,那么人才也不会太多,毕竟数量怼死质量。


在美国,理工科中40%多的博士生是外国人。

2010-2020年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顶尖学者中,有1/3是移民,科学家领域基本有一半是移民。

美国的移民效应几乎把人口池子放大了一倍左右。




上世纪70年代,人口爆炸是各国最担心的问题,美国学者约翰·科尔霍恩却持有不同观点。


1973年,他在《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刊》发表论文《死亡的平方:老鼠数量的爆炸性增长和死亡》,记载了著名的25号宇宙实验。




25号宇宙制造了一个理想中的老鼠居住地。


充足的食物、饮用水、筑巢材料;没有任何天敌;良好卫生的环境;以及一个有限的生存空间。




按照事先的科学计算:到3840只,鼠窝才不够;到6144只时,水才会不足;到9500只时,粮食才会短缺。


可当老鼠数量达到理论峰值的30%(2200只)时,死亡已扑面而来。




因为实验期间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。


随着数量扩大,老鼠之间出现了“贫富”分化,强壮的雄鼠占有了更多的雌鼠、占领了条件更好的鼠窝;弱势的雄鼠则被驱赶,丧失交配权。




有些无所事事也没被追求的雌鼠,选择远离鼠群,拒绝社交和生育。


有些拒绝斗争的雄鼠变得冷漠,独居且专注打扮自己……1780天后,在没有天敌和疾病的前提下,最后一只实验鼠死亡。


“25号宇宙”到560天的时候,鼠群数量达到峰值,鼠群中出现“不婚主义”,雄鼠和雌鼠间互无兴趣,生育行为随之减少。




现实中,低生育率危机已然徘徊在发达国家上空。


汇丰集团一项研究显示,2020年和2021年,全球出生率或将下降10%—15%,新生儿数量减少1500万—2000万。




“25号宇宙”后期,鼠群的社交性明显下降,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宅在家里,不愿出来。


现实与之不谋而合。




互联网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地方的人交流,人们的社交需求被无限满足,而与之相对的是过度社交带来的疲态,以及现实中人情味的淡薄。


日本有“御宅族”,中国有“佛系青年”、“空巢青年”,他们蜷缩在自己的舒适圈内,不关心其他事物。






华人,全球最不爱生子的民族




近年来,随着中国生育率的不断降低,少子化、人口老龄化成为了逐渐被讨论的议题,从“独生子女”到“全面二孩”,生育政策也在逐渐地全面放开。




但另一方面,当下可能会存在一种常见的情绪:不想生育。


我连婚都不想结,放开生育有意义吗?


我连一个孩子都养不起,放开生育有用吗?


我连一个孩子都不想生,放开生育有用吗?




很多人认为,中国人就喜好生孩子,否则中国怎么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呢?


其实,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,主要是因为地域辽阔、历史悠久、重视农业。


过去,顽强的生育文化是所有存留下来的主流民族的共同特征,并非中国所独有。




实际上近200年来,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总体上一直在下降,从1820年的35%,降至1980年的22%,再降至2019年的18%。


如今,华人可以说已是全球最不爱生孩子的民族。


中华文化圈的香港、澳门、台湾地区和韩国的生育率甚至全球最低。




很多人认为,中国生育率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低,到处不都是超生的孩子吗?


实际上,直觉的判断会有极大的高估。




假若一半家庭生一胎,一半家庭生三胎,那么每四个孩子中,仅有一个是独生子女,其余三个却都来自三胎的家庭。


你会觉得超生太多,误以为人口在膨胀,但这是极大的错觉,因为这里每个家庭平均只有两胎,男孩又多于女孩,下一辈的人数其实会减少。


只有当你感到周围普遍都是三四胎家庭的孩子时,那些生一胎或不生的家庭所造成的“缺口”才能得到弥补。




2021年是全面放开“二胎”的第五年。


按理说,新生儿的出生率和出生数量都应该是像火箭一般蹿升。


但现实却被打脸了。




全面二孩政策不仅没有出现生育高峰,反而出现生育断崖。


2016年“全面二孩”政策实行,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,创2000年以来峰值,但之后连年大降。




最新的数据是:


2017年出生人口下滑至1725万;2018年再下降至1523万;2019年下降为1465万;2020年下降至1003万;


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在每年1000多万的新生儿中,有近一半还是80后妈妈们贡献的“二孩”。




除去这近一半从80后妈妈们子宫里抢出来的“二孩”,90后也只贡献了区区不到800万的新生儿。


有人说:高房价绝对是疗效最好的避孕药。




不是全面放开就能有效果的,政策上还需放大招。


比如民生上对多胎家庭更多的倾斜,降低养育的成本;严厉执行房住不炒,不让高房价成为最好的“避孕药”。




央行在生育问题上发声,口吻也比较严厉(若稍有迟疑,将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),这是比较罕见的,大家可以细品。


给予年轻人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生存环境,房价压力不要太大,教育压力不要太大,工作压力不要太大,育儿压力不要太大,养老压力不要太大,人才流动空间不要设限,上升通道不要闭封死.,……


幸福感指数上升,结婚生子不就水到渠成的事了?




到时候根本用不着专家们提什么人口增长指南,新生儿大爆炸一定炸得您找不着北!


谢谢打赏
支付宝 支付宝
微信 微信
请发表您的评论
2654文章数 0评论数
请关注微信公众号
微信二维码
不容错过
Powered By Z-BlogPH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