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

如风营销:文安县各村的来历!(收集整理)

wang 2021-06-02 9180人围观 ,发现2个评论 村庄来历文安县村名来历文安县村名
0

靳各庄 东汉(公元25—220年)建村。当时该村北为文安县故城,得名近郭庄。清朝时演化为靳各庄。

东王村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王姓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,以姓得名王家村。后简化为王村。在1981年地名普查时,系重名村,按方位更名为东王村。

辛各庄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辛姓从山西迁来定居,得名辛哥庄。民国初演化为辛各庄。

李庄 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—1424年),李氏兄弟三人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定居,得名李家庄。后演化为李庄。


潘平 宋雍熙年间北征幽州时,潘美率军经此地。宋营中有老弱残兵留居此地,因属潘美所辖之兵勇,故得名潘兵村。明万历年间,演化为潘平。

常久村 明永乐(公元1404—1424年)年间,高、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,取长居此地,永远为业之父,名久远庄。清道光四年(公元1824年)常姓迁来,在久远庄村南立村,取名常家村。1945年两村合并,得名常久村。

褚村 明崇祯年间(公元1628—1644年)褚姓在此居住,以姓得名褚村。 西缴 明洪武年间(公元1368—1398年)缴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,以姓得名缴哥庄,后演化为缴各庄。至民国初年发展成两个村,该村居西,名西缴各庄,1961年简化为西缴。

东缴 村名含义及来历见西缴。


文二庄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文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定居,以姓得名文二庄。1949年简化为文庄。因系同名村,1981年地名普查时,复名文二庄。

刘小泗 该村东有明朝吏部员外李堂建的观音寺一座,明嘉靖年间(公元1522—1566年),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,在该寺旁定居,取名小寺庄,“寺”字后演化为“泗”。清朝期间附近形成数个小村,分别冠以姓字名之,这村改名刘小泗。


董小泗 清同治年间(公元1862——1874年)董姓在此立庄,因仅靠王小泗,得名董小泗。

郑小泗 清同治年间(公元1862—1874年)郑姓在此立庄,因靠近刘小泗,得名郑晓泗。

王小泗 清同治年间(公元1862—1874年),王姓在此立庄,因靠近刘小泗得名王小泗。

祁小泗 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祁姓在此立庄,因靠近郑小泗,取名祁小泗。 安里 宋宣和年间(公元1119—1125年)霍、胡两姓由山东迁此定居,取平安之意,得名安里。

东庄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林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,在大围河东侧定居,取名东庄。


牛各庄 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—1424年)牛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立庄,以姓得名牛哥庄。民国年间演化为牛各庄。

南各庄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王氏哥仨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老官营迁来,老三居此,在古河堤上建村,因位居河堤之阳,得名南各庄。

急流口 宋嘉佑年间(公元1056—1063年),李姓在此立庄,因村西有条金龙河,借以得名金龙口村,因此地地势低洼,河堤常发生决口,水流很急,明朝时村名演化为急流口村。

界围 该村东南广陵城,是宋将杨延朗抗辽积栗屯粮之所,村东有古河道、官道各一条,乃水陆交通要塞。宋军为守卫给养重地,在此设边卡哨所,以城为中,方圆十里为界,军中有老弱残兵留居此地,发展成村,起名界卫,民国年间演化为界围。


南阜庙 东汉(公元25—220年)立村,樊姓为大户,得名樊家庄。明代《文安县志》载:“仙居乡樊家庄,狼虎食人,道路为梗,有僧持钵杖驱狼伏虎,人得安土而居,故立祠曰贤圣祠,今俗称为狼虎庙者由此”。明崇祯年间为狼虎庙镇,民国初年演化为南阜庙。

大张各庄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立庄,以姓得名张哥庄。后因建有小张各庄,这村改名大张各庄。


巩寇侯 明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,巩、寇、侯三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立庄,因靠近张各庄,借以得名巩张各庄,寇张各庄、侯张各庄。1945年三村合并,以姓得名巩寇侯。

李张各庄 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建村,李姓从大张各庄村搬迁此地立村,取名李张各庄。

魏李张 明永乐七年(公元1409年),魏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立庄,因靠近张各庄借以得名魏张各庄。民国初年张姓从大张各庄迁此立庄,名小张各庄。1945年魏张各庄、小张各庄、张各庄三村合并取名魏李张。

大寺庄 明万历年间(公元1578—1620年)建村,因村址东南有一大寺(二圣寺),以此得名大寺庄。

里东庄 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,王、邵二姓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占产立庄,因村址位于急流里之东,取名里东庄。

西庄 明崇祯四年(公元1631年),姜氏在此占产立庄,因位于里东庄的西边,得名西庄。


东升 清乾隆年间(公元1736—1795年),乾隆皇帝第三次去南方巡视,曾路过此地,随行阁老住在该村,村民为纪念此事,取名阁老村。后叫旮旯村。1967年改名东升。

广陵城 建于南北朝时期,《文安县志》载:“魏史云”文安县西北17里有平曲广陵王子赵君封地”,即广陵城。但记载不详,对其来历含义无考。

官庄 宋团练使杨延朗戌守边陲时,广陵城是宋军屯粮食积栗之所,管理钱粮的官员驻在此处。景德年间(公元1004—1007年)这里发展成村,以此得名官庄。 大围河 明洪武三十一年(公元1398年)马、张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这有有条小河,人们围河定居,取名围河。明正德年间附近又建一村,起名小围河,这村遂改名为大围河。


郝郭纪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郝、郭、纪三姓分别由山东和山西迁来此地定居,形成三个小自然村,称郝家庄、郭家庄、纪家庄。1945年三村合并为一村,以三家姓氏得名郝郭纪。

后许 北宋雍熙年间(公元984—987年),宋辽交战时,这里是宋军屯驻之所,后军中老弱者和退役军士留此屯田,民户也相继迁入,发展成村,取名许国庄(报答皇恩以身许国之义)。清末演化为许各庄。民国初年发展为二个村庄,以方位得名前、后许各庄,1958年简化为前、后许。

东桥 宋政和年间(公元1111—1118年),张、王、崔三姓来此定居,因村西河上有一柏树横卧两岸为桥,以此得名柏木桥村。元中统年间(公元1260—1264年),在该村西又建一村,名西柏木桥,故该村改名东柏木桥。1958年简化为东桥。

西桥 村名来历、含义见东桥。前许 村名含义及来历见后许。


小围河 明正德初年(公元1506年)立村。杨、许、齐三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,因位于大围河附近,取名小围河。

樊庄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樊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定居,以姓得名樊庄。

南辛庄 该村宋朝(公元960—1127年)建村,原名丰盈屯,位于现村址南2公里处。因常受水灾,1644年村址搬迁现址,改名新庄。后写成辛庄。清乾隆宋家牌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因该地有一石牌以此得名宋家牌。

张村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张姓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定居,以姓得名张村。

赵各庄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赵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以姓得名赵哥庄。民国年间演化为赵各庄。


彭耳湾 元至正年间(公元1341—1362年)建村。村址位于五官淀的下口,紧靠苍耳淀,地形象个耳朵,,以此得名烹耳湾,后演化为彭耳湾。

常村 明万历年间,(公元1573—1620年),常村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取名常家庄。1945年简化为常村。

杨村 明万历年间,(公元1573—1620年)杨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庄,取名杨家庄,1945年简化为杨村。

大王东 五代周时期(公元956—969年)王氏家族在此立村,起名大王庄。后又有异姓迁来,人们为表示对村创始者王姓的尊重,将大王庄改为大王东。(即王姓是主人的意思)。

徐屯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徐姓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,取名徐家屯,1958年简化为徐屯。

西营 明嘉靖年间(公元1522—1566年),王姓建村,称八里庄(意为距文安县城八里),后回族增多,改称回回营。清同治年间(公元1862—1874年),村东又建一村,名王家营。对该二村,人们习称东、西营。民国初年,两村同时更名,王家营改名东营。回回营改名西营。

东营 村名含义、来历见西营,


冯郭 明永乐四年(公元1406年),冯、董、、赵、王、宋等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,各姓择地定居,形成若干聚落点,因地处文安城郊,邻接郭里村,以此通名西郭里村。清代各聚落点自行治庄,该村冯姓居多,得名冯家郭。1949年简化为冯郭。

赵郭 村名含义、来历见冯郭。宋村 村名含义、来历见冯郭

郭辛庄 明嘉靖年间(公元1522——1566年)王、冯二姓由西郭里村搬迁此地居住,取另立庄之意,得名郭里新庄,1945年演化为郭辛庄。

卢各庄 宋代此地是水围高地,卢姓在此居住,,取名卢哥庄。民国初演化为卢各庄。

缴屯 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——1424年),缴姓从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占产立庄,以姓得名缴家屯。1949年简化为缴屯。


东德归 据陈氏家谱记载:“明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陈氏家族由安徽江左泸州府金牛山下迁此。”据传,燕王扫北时有一将军带兵打仗,败阵后闯谓河在该地扎营,凭河设障,阻住追兵。陈氏在此建村时,取该地历史经历得名德归聚。清朝演化为德归。民国初该村以方位取名东德归。

西德归 明永乐九年(公元1411年)魏姓家族由山西洪洞县百雀凤村诏迁德归聚西侧占产立庄,当时亦称德归聚,民国初冠以方位名西德归。


北德归 明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李姓由山东诏迁此地立庄,以此地有座龙王庙,庙前有个老龙潭,取名卧龙庄,后改名孝义庄。民国初年以临近有东、西德归,知名度较高,原随其名,这村遂冠以方位名北德归。

西长田 明天启年间(公元1621—1627年),张、刘两姓家族由浙江绍兴府迁此,因靠近河口起名张毗口。民国初年改名大长田,1943年分东、西大长田二个村,该村得名西大长田,1949年简称西长田。

东李庄 明永乐年间(1403—1424年)李、张二姓家族由山西义马庄诏迁此地,发展成村,以姓得名李庄。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系重名村,这村更名为东李庄。 大长田 村名来历、含义见西长田。

小长田 元朝时形成村落,以地势得名栲栳口。明永乐年间(1403—1424年)任王二姓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,民国初年改为今名。


齐庄 元朝时形成村落,齐姓居此,称齐家圪垯。民国初演化为齐庄。

李各庄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李姓哥俩由山西洪洞县诏迁此地,发展成村,以姓得名李哥庄,后演化为李各庄。


尹村 元朝时有彩、帅两姓在此居住,得名彩帅庄。因该地土质肥沃,物产丰富,附近村名和山西迁民认为该村风水好,陆续搬迁至此地定居,后将村名改为“引村”(招引之意),明嘉靖年间演化为尹村。

大堡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孙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来,村址选在官道边,因此地是驿铺,故取名孙村铺。后有梁、史、筱等姓迁来,人口逐渐增多,村落扩大,于民国初年分化为大铺、小铺两个村。因该村村较大,得名大铺。铺字演化为堡。


小堡 村名来历、含义见大堡。

东柴沟 明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,王姓由南京迁此,在古渭河西侧立庄,取名东柴沟。

西柴沟 明永乐六年(公元1408年),郭姓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,在古渭河西侧立庄,取名西柴沟。

翟村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翟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以地形取名东三岔口,清代改名翟村。

北三岔口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3年)移民从山西省洪洞县来此,在古渭河三岔支流处 建村,起名三岔口,这村居北得名北三岔口。

南三岔口 明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魏姓从山东迁此在古渭河三岔支流处建村,因位居邻村之南得名南三岔口。

刘磨 明永乐十三年(公元1414年)刘姓家族由南京水西门诏迁此地占产立庄,因靠近莫村,以姓得名刘家莫村。(后莫演化成磨),1958年简化为刘磨。


董各庄 元朝至正年间(公元1341—1368年)董姓迁此立庄,以姓得名董哥庄。民国初年演化为董各庄。

吕公务 明洪武年间(公元1368—1398年)吕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以姓得名吕公务。

陈家务 明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,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以姓得名陈家务。

孟家务 宋景德年间(公元1004—1007年)孟姓迁此立庄,以姓得名孟家务。

大赵 明洪武年间(公元1368—1398年)赵姓迁此居住,燕王朱棣发动“靖难之变”拔雄县城,战真定,兵灾惨烈。战乱中祖居雄县的赵姓兄弟2人逃来此地,在大圪垯上安家,取名赵庄上。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高、王等姓家族,从洪洞县迁来,村落扩大,改名大赵村。


马武营 明永乐四年(公元1406年)马姓家族由山东藤县普安村迁此立庄,以马姓“务本堂”堂号之含义(出自论语: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)取名马务营。后演化为马武营。

马庄 明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马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以姓得名马庄。 小叩皂 北宋政和年间(公元1111—1117年)立村,因靠近寇皂店,取名小寇皂店,后演化为小叩皂。

丰各庄 唐开元年间(公元713—741年),李姓立庄,以此处有一古墓(王坟)认为风水好,取名丰富庄。后演化为丰各庄。


小赵 明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立村。因与大赵相邻取名小赵。

小京头 宋代(公元960—1279年)建村,名崔圪垯。明代以其地势特征改名京头。后发展成2个村,这村称小京头。

大京头 村名来历、含义见小京头。

后孟市 明永乐十一年(公元1413年)孟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,以姓得名孟氏。民国初发展成2个村,以方位命名,该村称后孟氏。(氏字演化为市)。 前孟氏 村名来历及含义见后孟市。

赵磨 明洪武三十一年(公元1398年),赵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,引用祖籍之名取名莫村。1958年简化为赵磨。

陈磨 明永乐十五年(公元1416年)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因靠近莫村,以姓氏称陈家莫村(后莫演化为磨),1958年简化为陈磨。


韩磨 明永乐十三年(公元1414年)韩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因靠近赵磨取名韩磨。

姚磨 明永乐十五年(公元1416年),姚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,因靠近莫村,以姓得名姚家莫村(后莫演化为磨),1958年简化为姚磨。

坟头 明永乐八年(公元1410年),董、马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因滨水临洼,以地势特征得名坟头。

贺曲堤 北宋时期,贺姓夫妇和王姓家族迁来此处立庄,因与曲堤店相对得名北曲堤店。民国初年分为2个村,这村称贺曲堤。

王曲堤 村名来历、含义见贺曲堤。

文庄 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—1424年)何姓家族迁此立庄,取修文偃武之意得名文庄。

曲店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(公元976—984年),李姓迁来此地定居,因居于河堤迂回处,以地势特征取名曲堤店。后简化为曲店。


大留镇 唐朝(公元618—907年)建村,名崇兴村。明代遭水灾,房屋倒塌,只剩下一条街,改名留镇店,后因建有小留镇,这村遂改称大留镇。

小王东 宋朝(公元960—1279年)王氏在此建村,因与大王东为邻,取名小王东。

大齐观 唐贞观元年(公元627年)立村,因村址旁有一庙字,横书匾额“齐天观”以此得名大齐观。

小齐观 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—1424年)苑、田、张等姓家族由洪洞县迁此立庄,因和大齐观为邻,取名小齐观。


北富华 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,胡姓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取富贵荣华之意以方位命名为北富华。

刘富华 明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,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因邻近北富华,取名刘富华。

胡屯 明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,胡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庄,以姓得名胡屯。

王富华 明永乐十年(公元1412年)王姓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在刘富华西南立庄,以姓得名王富华。

石桥 明正德年间(公元1506—1521年),吕义弟兄在此定居,后发展成村,因村西有一石桥,故名。

小务 元代田、牛二姓家族在此立庄,因房子盖的较小,俗称小屋。后演化为小务。

靳村 明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,靳姓家族从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,以姓得名靳村。


巨富华 明永乐年间(公元1403—1424年),巨姓家族由山西迁此在刘富华村南立庄,取名巨富华。

南富华 明嘉靖年间(公元1522—1566年),樊姓迁来在巨富华南立庄,以姓取名樊富华,1958年以方位改名南富华。

孟庄子 清嘉庆年间(公元1796—1820年),孟姓家族由山东省曲阜迁此立庄,以姓得名孟庄子。

彩家务 元代彩姓家族居此,取名才家务。


——转载请注明出处

更多精彩内容请和关注收藏:http://guanggaolipin18.com/


谢谢打赏
支付宝 支付宝
微信 微信
已有2条评论
  • 2023-06-25 10:49:08

    文安县个村名来历,请转载者注明出处

  • 2021-06-04 13:05:27

   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,不是贫穷,不是争吵,而是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。
    贫穷可以靠努力去改变,争吵可以由冷静来缓解,而不懂感恩的孩子,永远学不会孝顺,也无法过好这一生。
    不懂感恩的孩子,就是披着人皮的狼。

2655文章数 0评论数
请关注微信公众号
微信二维码
不容错过
Powered By Z-BlogPH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