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学习美国好榜样,走金融、服务业和消费驱动的路走不下去了,因为tops前期喊话,要把中国变成全球供应链基地;
先进制造业里面,日本和德国最为成功。日本作为泡沫经济的负面教材我们肯定不会学习的,那就只能走德国的路;
德国的路过去证明,是打压房价,降低了大家的生活成本,从而确保制造业长期发展。因此,如果中国走德国的路,未来国内房价下跌是必然的;
当前美国及其盟国疯狂在核心制造业卡我们的脖子,去年中国的机械出口全球第一,取代了德国,无论是主动、还是被动,我们都要走向德国模式了;
当前打击互联网、地产、金融、教培、白酒,顺便近期半导体等科创版块都涨势喜人,进一步证明了,我们要走德国模式了。
精彩~看似逻辑环环相扣,其实是错误的。
因为,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这个模式,或者哪个模式。每个国家的经济模式都是大家在跟自己的基本面博弈中摸索出来的。
不仅如此,我敢说,目前真正了解德国模式的人,根本没有几个。因此,所谓的“德国模式”简直是一种臆测罢了。
那么,真实的“德国模式”到底是什么样的?中国有没有可能走这条路?或者是中国又有新的路要走?
朋友们,本文将是你在全网能够看到的唯一能够看透底层逻辑的文章!
由于我早年花过大量时间系统性学习过德国的哲学、历史、文学、经济、zz等,因此,德国的情况我还真的是非常清晰。相信所有学过西方哲学的人都明白,德国意味着什么?!
德国在面对英国市场经济崛起后,作为一个后进国家其实是非常痛苦的。
因此,德国始终有两根主线相互穿插,以矛盾的形式成为德国精神和传统的共同组成部分:
强调自由主义的传统;
强调举国体制往死里夯的公有制传统;
当年美国改造德国的时候,可比改造日本用心多了。
美国将德国强调自由主义的传统全面发扬光大,并根据自己的地方自治制度重塑德国的社会zz框架。如今的德国核心权力并不在联邦一级,而是在地方,这点就是直接学习美国的。
此外,美国认定举国体制下的链主企业联盟会导致产能过剩,进而发动新的争端。因此,大规模的拆解大型企业,扶持德国中小企业,这点比对付日本要做的彻底的多。
同时,还要求德国完全放弃zf直接干预产业政策的做法。
因此,德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异类,既没有走日本式的小政府官僚联合大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,也没有像美国宣扬的那样政府不干预产业政策(现在我们都知道,这是骗人的)。
德国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模式,近乎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模式:
“金融机构—政府—产业资本”三者相互协商模式,谁都不听谁的,最后强调三者相互协商、妥协、合作来帮助德国广大的中小企业不断发展。
在这个模式下,三股力量各司其职,相互配合,但是相互之间没有指令式的服从关系,更不存在相互威胁的关系。大家按照契约、协议的方式,相互配合。
1、政府维度
出台最严格的楼市政策,不许私人房东和开发商拉升房价。这是因为,zhan后,德国的建筑全被打烂了,人们没有地方住,起码要先解决住宿问题。
此外,政府必须是小政府,每一级议会严格管控本级政府的预算开支,地方和中yang财政相互独立。
而且,由于魏玛共和国的经验,德国人比日本更加担心恶性通胀,这加剧了德国财政的谨慎。
2、企业方面
强调中小企业自由竞争中的相互配合,在没有大规模特殊补贴的前提下,企业专注于专业化的发展。反正企业不会随意裁员,而是与工会合作,经过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合理工资,也确保企业的合理利润。
3、金融机构
不会完全听从政府的话拼命扶持特定企业,这是和日本完全不同的。
德国的银行体系非常严谨,尤其是担心通胀问题,只根据企业的实际真实情况进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合作。
光分析到这一步,我就问一句:
相信中国未来要走“德国模式”的朋友,你们觉得德国真实的运行方式,我们可以做到吗?能够做到吗?德国经济模式中特权力量如此少,能够复制吗?
请大家细品~
但是,德国模式也是有很大问题的。
经历过70~90年代的德国经济,一度是欧洲的病夫。僵化的劳动力市场,尤其是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氛围,让德国企业的负担巨大。
所以,当施罗德上台后进行大规模的砍福利尝试的时候,他的政策是成功的,但是,他被吃不到福利的人也赶下来了。
后面上台的默克尔坚定支持施罗德的砍福利模式,这才让德国经济重回中高端制造业成功出口的模式上。
然而,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个地步,还是不清晰的。
同样是80年代经历过广场协议的打击,为什么日本走向了泡沫经济,而德国却只是经济一度出现下滑?难道这个问题不重要吗?
核心原因是,德国的产品有竞争力,可以充分利用欧洲内部消化。即,德国之于欧洲的角色,相当于中国之于全球拼命玩出口制造业产品的角色,欧洲南部地区则扮演美国的角色拼命财政赤字化来享受德国的产品。
所以,德国尽管在广场协议中影响巨大,但是,负面冲击可以利用欧洲内部去化解。
但是,日本完全没有这样的机会,除了自己拉行情搞刺激来带动需求端,没有其它办法做对冲。
试问,以今天中国和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,能不能享受到德国这样的“待遇”?
施罗德的新政从结果来看,就是强化了德国民众出口补贴南欧吃福利的国家消费者罢了。所以,德国出口越是成功,南欧国家赤字越是厉害,然后,反过来要求德国豁免它们的债务,要么就是逼迫德国拼命接受刺激,从而变相让德国的国家盈余被南欧国家洗zhai洗走了。
在这个意义上,德国并不成功,甚至是失败的。
因为,德国国内拼命打压居民家庭的金融财富是一场巨大的失败。
股票和楼市都未能像美国那样疯狂,导致居民家庭财富效应很差,有钱人都去海外拼命买房买股票。
看似没有巨大的贫富差距,其实贫富差距极大,只不过是德国有钱人将储蓄搬去了境外罢了。这个真相,不知道国人能否接受?
归根结底的原因是,德国是学习到了美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框架,成为欧洲唯一一个美式户籍制的经济体;但是,德国信奉的是社会民主主义,就是强调结果公平,这就使得德国有一种内在的杀富济贫的隐形冲动。
自然结果,就是全民表面中产化,财富权益并不是完全归属于个人,而是要被有形之手干预一下。
这就使得德国内需依旧是不足的,过剩的产能要么出口,要么就是产能背后的储蓄(有钱人的)流到境外。
那么,为什么大家觉得中国可能要走“德国模式”?
核心是仙人指路,提出要把中国变成全球供应链基地,加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,而不是服务业的发展。
其实,长期关注我的人都知道,我强调一个基本事实是,全球金字塔式的4类经济体:
创新驱动,美国;
中高端制造业强国,日韩德法等等;
初级代加工国家,中越等等;
卖资源的国家,广大亚非拉经济体;
我已经是长达1年多在强调,中国的产业升级本质不是成为第二个美国,而是首先把自己从初级代加工国家升级为中高端制造业强国。
这才是理性的,这才是务实的,这才是可能的!
所以,我们产业升级首先真正威胁的是日韩德法英等发达国家,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它们是支持美国对抗我们的。
只不过,中国人口基数极为庞大,而且前期服务业转型引发了国内互联网革命,又踩了美国的痛处,所以上述真相被中美产业链之争所遮蔽。
也因此,仙人指路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基地,本质上是为我们强力背书。只不过,我们是1年前就提出了,极具前瞻性和顶层设计的宏观分析。
这再一次证明,我们的分析框架是符合现实的,更是具有极强的实战性的。
综合来看,中国最新的顶层设计转型只是更加理性和务实,并不是简单的什么模式的问题。
中国不可能走德国人的路,更不可能走美国人的路,这是实际情况决定的。
但是,这里面衍生出2个大问题;
第一个问题,如果中国成为中高端制造业强国,那么,初级代加工谁做?如果产能上没有一个可以达到中国的体量,全球物价怎么办?
第二个问题,中国现阶段的目标是取代美国的盟友的产业链地位,那么,未来中美产业链之争会怎么走?(文;来源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