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教育家杨福家教授认为:“什么叫学问,就是怎么学习问问题,而不是学习答问题,如果教会一个学生去问问题,去怎样掌握知识。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,他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。”
有人说:“中国的教育,是让有问题的学生变得没问题:外国的教育,是让没问题的学生变得有问题。”乍一听,很有道理。索振国先生在其《反思科学教育》一文中这样论述:“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,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,全都懂了,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,年级越高,问题越少;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,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,那才是非常成功,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,越富有创意,越会突发奇想。”
这不禁让人想起两个故事:
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的著名哲学家摩尔的学生。一天,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:“哪个是你最好的学生?”穆尔马上说:“维特根斯坦。”“哦,为什么?”“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,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,而且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。”后来·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。有人问:“罗素为什么会落伍?”特根斯坦说:“因为他没有问题了。”
还有这样一件事,1979年6月,中美两国互到对方的学校考熟级教育。中国人见美国小学生连加减乘除还要掰指头算时,却大明创造,最后得出结论:美国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,可以预言,再20年,中国的科技必将超过这个超级大国。美国人发现北京、上海等地的小学生上课时除了老师发问,一般不轻易提出问题。这些孩子每天7点钟以前就匆匆赶往学校,晚上还要做很多家庭作业。美国人也得出结论:中国的孩子勤奋刻苦,学习成绩是世界上同龄人中最好的,可以预测,再过20年,美国在科技方面将远远落在后面。
20年转瞬即逝,结果呢?美国“病入膏肓”的教育制度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比尔·盖茨等100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,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了一名这样的人才。两家的预言都错了。
由此看来,没有问题并不代表懂了、会了,而是代表思想僵化了。反过来看,没有问题才是真的有问题了。
回想一下,你当学生时,是不是课堂上也只是等着老师一步一步地推导出标准答案,一节课上完了,老师如果问“同学们听懂了吗”“还有什么问题没有”,你往往回答说“懂了”“没问题”?而事实上,学生没问题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。没有问题就没有怀疑,没有自己的看法,没有自己的观点。亚里士多德曾说过:“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。”爱因斯坦也曾说:“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。”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谈不上创新。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是从问题开始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