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陆

蔺相如故里在河北曲阳

wang 2023-12-27 380人围观 ,发现0个评论 故事河北有故事曲阳故事
0

      说起战国时期赵国的主政上卿蔺相如,人们必然想起与他有关的“完璧归赵”、“渑池会”、“将相和”和“负荆请罪”的生动故事。在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中,所体现出的他那以国家利益为重、机智勇敢、不畏强敌、顾全大局、胸怀宽广、品德高尚的优秀品质,历来被世代中国人所推崇、敬仰和传颂。所以,蔺相如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重要历史名人。
  正因为这一原因,在当前人们都已认识到历史名人是一种文化资源,可以提高当地知名度和声誉,对振兴地方经济有好处的情况下,各地都在关注本地历史文化、历史人物、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挖掘,大力推进文化战略,积极搭建文化平台的活动。自然,蔺相如也就成了被各地“争抢”的名人品牌。
  比如,近年来不少地方纷纷向外界高调宣称,他们那里发现了蔺相如的活动遗址、村寨、街巷、居所、祠堂、墓地、庙宇、族谱等。有的地方更以此考证出他们那里即是蔺相如的故里,而且还对此加大了投资和宣传力度。当然,故里与祖籍不同,因时间太遥远,蔺相如的祖籍已是无解之题,也无人再争。而所谓故里就是故乡或叫家乡,是一个人的出生地或者早年长期生活过的地方,这是当前各地“争夺”的焦点。那么,蔺相如的故里到底在哪里呢?就此谈谈笔者的看法。
  
一、墓地是确定蔺相如故里的突破口
 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谈到蔺相如的籍贯时,只是说“蔺相如者,赵人也”,既没说明是祖籍或故里,也再未提供其它信息。这给后人确定蔺相如的故里,造成了很大困难。
  当然,确定一个人的故里,除去文字记载之外,还有很多其它因素可作参考和根据。比如故居、家族、活动和事迹等,但作为一个二千多年前的古人,后边这些条件早已被漫长的历史所“风化”,大都不再具备。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呢?我认为确定古人的故里,还有一个较好的突破口,那就是古人的墓地。因为墓地一方面有较好的稳定性,不易灭失;另一方面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渊源,便于分析和判断。
  蔺相如所在的战国时期,“随着奴隶制的解体,人们的宗族观念加强,因而重视对已故家人的丧葬之礼,重视对祖先故墓的建筑,诸侯、贵族和民间百姓,概莫能外”(《中国文化小百科》)“丧礼着,以生者事死者也,大像其生以送其死也”(《荀子·礼论》)。按照中国古代这种“事死如事生”、“阴阳两宅”的传统,有土葬习俗的中原各族,家族居住地在哪里,其家族坟墓(即阴宅)一般也会选在哪里,两者相去不会太远。
  另外,古人讲落叶归根,不管你在外拼搏漂泊到哪里,不管你多有成就,也不管时间有多长,到晚年大都要回到家乡。在外生命垂危的人,常常遗嘱家人或属僚,死后葬回家乡原籍。即使暴死异乡,马革裹尸,家人也要尽可能的将尸骨运回家乡坟墓埋葬。古人家乡的祖坟里,一般都按族人辈分留着相应的位置。
  所以,按照以上传统推论,如果我们找到了蔺相如当年真正的家族或者个人的墓地,应该说,也就找到了他的故里。
  
二、蔺相如墓地何其多
  大概各地都认识到以墓地为突破口确定故里,是一个相对比较可靠的办法。所以一些地方都以兴奋的心情,向外界传递他们那里有蔺相如墓地的消息。
  陕西临潼区东十五公里,戏河之西,临马道北,有座占地六千六百平方米,高十五米,呈方形隆顶的古冢。陕西人认为此古冢就是蔺相如之墓。他们的根据是清康熙《临潼县志》载:“相如墓在马崖道上”的记载,和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所树“赵大夫蔺相如之墓”碑。
  山西临汾古县东北约五十公里处有一村名蔺子坪村。村南二百米处,有一墓高约八米,围约五十余米。墓前有一石碑,其碑文已不可辨,据说只有“赵上卿蔺相如墓”几个字可见。据岳阳(今古县)县志载:“赵上卿蔺相如为岳阳宝丰里村(今古县北平镇蔺子坪村)人,其河曰蔺河,其村多蔺姓,其坟墓至今巍然独存。”
  在河南辉县南沙水村南三千米处的山头上有一古寨,四周有围墙,墙上设有望孔、射箭孔。河南人说,这山寨叫蔺相如寨,是蔺相如年轻时为避乱世,精心读书,钻研治国方略和攻防要术的地方。后来蔺相如病故后,他的子孙遵其遗嘱,护送灵柩送山寨埋藏,半路上因河水暴涨,阻挡去路,只好在距此寨十六公里的地方就地安葬,还具体说墓就在辉凌公路一侧。在河南泽州县城东北四十五里的莒山上有一座庙,本地人称蔺相如庙。在距此庙东南约三十米处有一座墓,墓堆呈宝塔形,高三米,直径约二十五米。据说墓前原有石碑,上书有正楷阴文“周赵国上卿蔺大夫之墓”,右上首为“皇清雍正十年王子季春月”,下款为“后学南昌曹茂先敬书”。石碑现已不存。
  不久前发现,河北邯郸磁县前羌村有一座古墓,据当地人称该墓就是蔺相如墓。为了证明此说,当地政府正组织力量进行考证。然而在这之前邯郸一直认为今邯郸县蔺家河村是蔺相如的故里。
  
三、史料记载蔺相如最早的墓地
  以上发现的各地蔺相如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:即这些墓原来大都是无主之墓,或因本地正好有姓蔺的家族,或因有相关传说,再或因有“蔺相如墓”的文字标识和文字记载,便将这些古墓认定为蔺相如之墓。但是,这种做法有一个明显的软肋——这些标识和文字记载,的出现都比较突兀,缺乏延续性。而且出现时间大都太晚,始作俑者一般多为清朝人所为。所依据的文字记载,也多是当地的县志,这些县志也大都是清朝以后所修。
 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,蔺相如是距今二千多年前的人物,墓肯定只有一个,为何到清朝时各地一下冒出来这么多?看来这些标识和记载,不排除清朝及其以后的人有争历史名人为本地添彩的动机和目的。果如此,清朝人认定的这些坟墓是不是二千多年以前的蔺相如的真正坟墓,就大可值得怀疑了。
  对此,笔者认为,解决遥远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,只有再回到漫长的历史中去,寻找早期的实物或记载。而且越早越好,因为越早越接近历史原点,误差会越小。比如,以墓地确定蔺相如的故里,就要寻找有关他的墓地的最早的历史记载,以及与此记载相跟随的实地在哪里?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较好路径。
  按照这一路径,查各种过去的史料,尤其正史《二十六史》。发现最早有蔺相如墓地记录的是《魏书·地形志》,该书载:“中山郡……领七县……新市……有蔺相如冢。”查《河北政区沿革志》,曲阳县从西汉始名上曲阳县,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公元446年)改上曲阳县为新市县。《魏书)明确注明在新市县有三个古迹,第一个就是蔺相如墓(另两个是义台城、新市城)。这是一个很重要、很有价值的信息。
  因为这是史料中关于蔺相如墓地最早的记载,是我们确定蔺相如故里这一历史原点最重要的依据。
  
四、曲阳是蔺相如故里的可能性
  《魏书》作者是北齐巨鹿下曲阳(今河北晋州)人魏收,他曾在北魏和北齐两朝任史官。他所写的《魏书》与南北朝时期形成的其他史籍相比,是比较好的一种。后人评其书,时间概念清楚,文笔流畅,叙事生动。据称,魏收在撰写《魏书》时,曾与房延佑等多人一起,广泛收集国家民间已有史料,认真核对遗存记载,多次修改书稿,做得是比较认真的。
  他写《魏书》时约在公元五五0年之后,相距蔺相如逝世约八00年。从遗址角度说,这个时间还不是太长。
  魏收作为一个外县人,能够知道并确定曲阳有蔺相如墓的信息,说明该墓在北魏和北齐两朝已经有相当的名气。起码该墓存在时间已经很早,成为北魏和北齐时代众人皆知得事。这样看来,蔺相如墓在魏收写《魏书》时怕已经存在很久,离蔺相如逝世时间比较重合。另外,晋州离曲阳并不是太远,魏收曾任两朝史官,曲阳又属北齐地面,魏收既然将曲阳的蔺相如墓写入正史,他曾亲自到曲阳游离察看过该墓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。
  关于蔺相如逝世的情况,没有完整文字记载。民间有两种传说:一说“渑池会”之后,秦意出兵攻赵,赵王便以太子郚作为秦国人质,以求和平。赵王怜太子可怜,派相如赴秦地侍太子。不料太子在秦得急症而亡,相如因此获罪,被处极刑。一说赵悼襄王时,秦攻赵,廉颇子廉丕应战惨败,蔺相如闻讯惊叫口吐鲜血而死。这些传说都不足为凭。倒是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有赵孝成王七年“蔺相如病笃”的话。看来病死的可能性比较大,而且是死在赵国首都邯郸任所。按照中国古代的丧葬传统,蔺相如死后,官方或家族将其再由邯郸回葬家乡曲阳是符合习俗的。
  据《保定地名志》称,《魏书·地理志》所载的那座“蔺相如冢”,在今曲阳县产德乡相如村,现该村有墓迹一处。有实物相佐,理由就更充分一些。另外,按着信息论的观点:信道越短失真越小,信道越长失真越大。北齐人魏收认定的曲阳这座墓,与蔺相如逝世时间的“信道”最短,几乎重合;而后来的清朝人撇开魏收的结论,另起炉灶认定的其他地方的那众多的坟墓,比魏收的“信道”一下长了一千多年,真不知他们的根据是什么。总之,魏收认定的这座坟墓是蔺相如的真正坟墓的可能性最大。由此推论,说曲阳是蔺相如的真正故里也就具有了较大的可能性。(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)

更多精彩内容关注:http://guanggaolipin18.com/



谢谢打赏
支付宝 支付宝
微信 微信
请发表您的评论
2752文章数 0评论数
最近文章
请关注微信公众号
微信二维码
不容错过
Powered By Z-BlogPHP